独善其身

独善其身

Fri May 03 2024
议论
4 分钟

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。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,可能会选择独自承担、自我调整,这样可以更好地专注于解决自身问题,寻找出路;而当一个人达到一定的境界,拥有了一定的资源和能力时,就会考虑如何去帮助他人,去影响更广泛的社会,实现更大的价值——这看起来很不错——但,我们真的能做到所谓的“独善其身”1吗?

何为“独善其身”?孟子认为,穷、达都是身外事,只有道义是根本——问题就在这里——什么是“道义”?有人说,道义是指人们在行为上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,可什么又是“应当遵循”的呢?如果一直这样问下去,你会发现这问题是无穷无尽的了,因为根本没有一个可以脱离社会、脱离他人而定义“道义”的一句话,也就是,“道义”建立在人的基础上。人作为社会的构成成员,行为和思想都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。因此,“道义”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在人类社会的交往和互动中逐步产生的。正是因为人类对于善恶、正义与公平的共同认知和追求,才形成了道义这一共同的价值基准。

如此,我们应该回归主线再问一句:我想要的“独善其身”究竟是建立在自己的基础上的,还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基础上的?这好像是一个“傻”问题,我都说独善其身了,还管迂腐的尘世如何?可别忘记了,你追求的“道义”,追求的“善”,没有他人,根本就没有!但若说“建立在其他人的基础上”,好似完全违背了这一句话的含义。在这个永恒的追问中,我不禁思考:“独善其身”是否真的意味着与社会脱离、与他人无关?或者说,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在孤立的境界中找到真正的独善?

一直以来,我都很讨厌我们班里面那些人,不理解他们为什么总是如此的吵闹,不愿意静下来好好聊,就连集体荣誉感也没有的。所以,我一直希望“独善其身”,尝试不与他们交流,自己安安静静地坐着,可以不用去想他们……吗?也许是我太懦弱了,每次自己默默看着他们在那里玩耍时,我也按捺不住,觉得自己不应该如此“离群索居”。但每次和他们交流后,又觉得自己犯错了,就应该一直坐着,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,不用去想他们……可是我还是做不到,反反复复。

我想我做不到”独善其身“,所以恨自己,恨自己为什么管不住自己,为什么不能遵循内心的”道义“一往无前呢?

可道义啊,我想我现在应是明白了。

费孝通先生在《乡土社会》关于人的关系说的很好——水波纹。虽然在理论上,“完全的独善其身”是一种可能,但实际上,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社会中。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往往会影响到他人,就像水波纹一样,扩散开来。一样的,别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我们。而当我们谈及“独善其身”时,也许更应该理解为个体在处理困境时的自我调整和内在修养。这种自我修养,并不是孤立的个体主义,而是在个体与社会之间建立的一种和谐关系。在个体面临困境时,通过自我调整、自我成长,不仅是为了个体的自我实现,更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,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。

因此,我们应该认识到,真正的“独善其身”并不意味着与社会、与他人无关。相反,它更应该被理解为个体在处理困境、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,与社会、与他人共同成长的一种方式。若是追求“完全的独善其身”,行孤立的个体主义,所谓”道义“就不存在了。

我坐在位置上,想着我们班这么活跃,也蛮好吧。

Footnotes

  1. “独善其身”原指修身养性,保全己身,不管世事;现多指只顾自己,不管他人。含贬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