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是自己亦是客

既是自己亦是客

Sat Feb 24 2024
3 分钟

写着无聊的语文作业,忽然看到一个题目,顿时来了兴趣。它问:”苏子最后说服了客人吗?“这确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:《赤壁赋》中的客人,作者并没有做过多描写,所谓的“客喜而笑”,兴许是苏子与自己的和解。

看任何一件事情,应从正反、内外来辩证。同样的,关于这一个问题,若仅看最后一段,似乎苏子与客最后达成了共识,圆满结束。但是,我内心有一个疑问:能够说出如此一段的客,难道连“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”的道理都不知道吗?这不对,也不应该。

在仔细读读客讲的话,发现其与苏子所说的,是同一个载体。但不同的是,客将自己置身于那滚滚长江之中,将生命寄托与小小的蜉蝣之中,嗟叹时光短促。实际上,客从来没有将苏子所说的否认过、或真伪过,因为他是从人的角度观察,不是说曹孟德之后便无人了,只是孟德不在了。而苏子却将人的视角拉高了n倍,从长江中抽离,俯瞰长江之水——这自然是很简单的,长江一直都在,并没有消失;孟德已死,但你我仍存,人类亦存。苏子将这种宏大的视角套到了人的身上,告诉客“物与我皆无尽也”。在我看来,这也算得上是诡辩了。

客不会不知道长江“而未尝往也”,他只是无奈了。他知道,在这个时候,再以人的视角来看,只有悲,与哀。他不可能真如苏子所说的从世俗抽离,苏子的话只是引导,他本就知道。

所以有人说,这是苏子的自我解脱,所谓客与苏子,不过是内心的两个方面而已。客永远也不可能被说服,因为客所说的,是客观事实,是不可否认的。客只是向苏子妥协了,从无意义的嗟叹中抽离,以更高的视角宽慰自己。这是客的无奈,更是苏子的无奈。

我与物皆不可能无尽也,只是,与其白白叹息,不如与客对话——既是自己也是客。我是自己的客,亦是世界的客。我走了,从这个世界路过,正如长江滚滚向前。我与客的对话,亦是与世界对话,乃是真的“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”。